4G時代音樂產業忽略的事─網路串流並非唯一解藥

                                                    
                                                                        /台灣時代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流行音樂博物館 研究部    

  根據資策會的調查,全台使用手機人口在2014上半年已經推估超過1300萬人,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達58.7%。而相較於歐美日韓等國家,台灣目前線上影音串流播放技術尚未成熟,極具開發價值,許多人開始企圖藉由線上串流技術進行台灣流行音樂產業革命帶領台灣流行音樂重返輝煌。但真的是如此嗎?實際上:

1.      根據資策會的報告顯示,不管哪個年齡層的收視習慣,電視還是最主要的收視行為[1]NCC並於2014年將台灣電視全面數位化,一般來說數位電視的訊號傳送對比網路要來的穩定,精良的流行音樂節目與線上演唱會轉播為何跳過收視行為與普及率較高的電視,而只著重於網路串流?
2.      不過數位電視在台灣也存在許多問題,2014NCC的全面數位化僅止於將類比訊號藉由數位電視機上盒轉化成數位訊號在電視播出,但實際上真正的數位化應該是由電視台端就以HD技術製作節目,借鏡韓國電視台的數位化過程,KBS(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韓國放送公社)當時估算整個電視台全面的數位化預計花費4.5億美元[2]。這樣龐大的金額對於台灣諸侯割據的電視台生態,相信沒有一家電視台能夠負荷並樂觀於回收效益勇於投資。
3.      韓流的崛起因素複雜,主要是製作精美的影視產業藉由網路輻射到全球,重點還是如何製作出精美的娛樂糖衣(文化內容),網路串流應該只是文化傳播的手段,而非唯一解藥。
4.      再者線上影音要在個人裝置串流播放和網路環境息息相關,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 公布 2014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全台上網人口使用行動上網比例為47.27%。也就是說有一半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並未申辦行動上網服務,隨時收看的線上串流服務在這樣的客戶端能有多少市場?韓國是在平均網速23 Mbit/s的環境下撐起網路線上影音串流市場,政府應該加速帶動相關產業的升級,否則再完美的平台無法第一時間快速傳輸到個人行動裝置皆是空談。
5.      談談個人觀看演唱會的習慣,喜歡跑演唱會的人,都是沉浸在演唱會現場氣氛,與群眾一起吶喊狂歡,更重要的是親眼見到偶像本尊,而就是「現場live」造就了演唱會不可取代的魅力。即便像風靡世界的韓流,經紀公司真正的收益已經轉向演唱會與廣告/出席代言費,而非數位音源下載或傳統的專輯販售,這是韓國娛樂產業在席捲全球下發展出新的營利模式─影音可以複製,偶像只有唯一。使用網路收看演唱會的原因舉凡演唱會舉辦地點太遠無法抵達或是沒有時間甚至不是那麼瘋狂於該明星,但如果台灣無法持續培養出像五月天、蔡依林、周杰倫這樣價值的偶像(好的內容),網路影音串流若無法做到HD高畫質同步播出,實際願意花錢購買的粉絲又能有多少?
6.      雖然網路影響力越來越大,蔡依林新MVPLAY我呸》短短YouTube上架一個月就能擁有750萬點擊率,但實際上唱片公司能分到的金額少之又少。前陣子韓國電視台KBSSBSMBCtvN…就因與YouTube收益分配談不攏(節目製作費遠高於在YouTube得到的廣告收益)而於2014121日停止繼續在YouTube上傳製作的節目。韓流席捲全世界之初靠的就是網路無遠弗屆的滲透力,韓國現今如此,台灣還要一頭熱嗎?
7.      汪峰線上演唱會付費收看人口超過7萬人,收益超過200萬人民幣,這看似天價的背後,實際上以大陸11億人口來換算台灣兩千五百萬人,也就是說僅有2000人會下載收看,收益6萬台幣左右。線上直播影音絕對是未來趨勢,但若只相信線上串流必死無疑。

  台灣流行音樂立足華人音樂市場憑藉的是不同年代音樂人的共同努力,而這些努力積累出台灣流行音樂史的豐厚,如何深掘與延續才是台灣流行音樂的艱難課題與台灣行銷世界的文化內容。網路串流科技僅是傳播內容的工具,不應視為流行音樂產業的特效藥。




[2] 《電視數位化的思考與因應:日、韓經驗的借鏡》,鄭自隆:2005

 

2025故宮文物日曆

2022故宮文物日曆

2024故宮文物日曆

2023故宮文物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