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29日泰平唱片發行的〈街頭的流浪〉是日治時期台灣第一首禁歌:
「景氣一日一日歹,生理一日一日害,頭家無趁錢,轉去食家己,唉唷!唉唷!無頭路的兄弟。」
「不是大家歹八字,著恨天公無公平,富的富上天,散的散寸鐵,唉唷!唉唷!無頭路的兄弟。」
「為養生活無奈何,煞著逐工去奔波,日時遊街去,瞑時睏路邊,唉唷!唉唷!無頭路的兄弟。」
日本政府為了在1935年底舉辦的「始政40周年台灣博覽會」中宣揚日本在台經營殖民地的國力,進而查禁了這首直指敏感話題「失業」的歌曲。台灣博覽會展示的繁華與現代粉飾的是世界性經濟衰退影響下的社會問題。
1945年日本因二次大戰戰敗離開台灣,音樂創作的箝制並沒有馬上得到鬆綁。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在台灣島上實行更嚴厲的禁令─戒嚴。歷經38年,台灣流行音樂在高壓統治的管控下也寫下一部浩蕩的禁歌史篇章。